周时均校长,就安排校事务主任周召南,到外地采购机电设备。设备采购回来之后,同济大学的师生,自己动手,制造组装发电机,进行发电。
李庄终于通电了,让李庄这座古老的小镇,结束了没有电力的历史。
随后,同济大学商得宜宾电厂同意,从宜宾架通至李庄6000伏线路,全长15公里。由电厂供电,才真正解决了李庄的工作和生活照明用电。而李庄用上电,比南溪县城还提前了10年。
有了电,出现了现代文明的光辉。夜幕下,那些老师学生,就坐在有电的地方看书学习;李庄的百姓,更对电光产生了无限的好奇。
他们经常在夜晚里,来到有电的地方,欣赏电灯发出像太阳的光芒,脸上绽放出文明灯火的光亮。
夜幕下,在东岳庙里,经常有师生组织文艺节目表演。他们当时排演的《雷雨》《日出》《原野》等话剧,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现代文明戏。
每当夜饭之后,镇上就有三三两两、四五成群的人,他们结队去东岳庙看新戏,从中,受到了现代文化的熏陶。
同济大学的师生们,经常搞文艺演出,唱歌跳舞,当地人都喜欢看他们的演出。当然,他们唱得最多的歌,还是反映抗日内容的歌曲。比如: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》——
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,那里有森林煤矿,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。那里有我的同胞,还有那衰老的爹娘。九一八,九一八,从那个悲惨的时候,脱离了我的家乡,抛弃那无尽的宝藏,流浪流浪,整日架在关内,流浪!哪年哪月,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?